本站瀏覽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般若波羅蜜

行般若波羅蜜多,以智慧、深觀、析解內外事理,五蘊在娑婆中自在和諧、輕安法喜、純淨和安穩。
When Practice Prajna Paramita, Wisdom, deep concept, solution analysis and external affairs, the five aggregates will comfortable harmony in Saha, the happiness of lightness, purity and stable.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一行禪師專輯

三生石典故


園澤法師與三生石:
另作「圓規」,唐代杭州惠林寺的主持,和西湖十六遺蹟之一的三生石有關。有關他的記載見於宋朝文學家蘇東坡的《僧圓澤傳》

《僧圓澤傳》中記述:唐代隱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主持園澤交好,互為知音。兩人相約去四川峨眉山遊玩,園澤想從道長安,從北部陸路入川。在李源的堅持下,兩人從從長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邊遇到一個懷孕三年的孕婦。園澤看到這個孕婦就哭了,說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走水路,因為他註定要做這個婦人的兒子,現在遇到了就躲不開了。他和李源相約在13年後杭州三生石初相見。當晚園澤圓寂,孕婦也順利產子。十三年後,李源如約來到三生石,見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與之相認,牧童說他就是園澤,但是塵緣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游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唱完就離去了。

三生石就在杭州西湖,位於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 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三生是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和來生。圓澤和三生石的傳說與佛教輪迴思想有關。

此故事最早見於唐袁郊《甘澤謠•圓觀》,僧人的名字叫圓規,而非園澤。亦見於明末張岱《西湖夢尋•三生石》和清初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三生石跡》。宋朝文學家蘇東坡的《僧圓澤傳》流傳最廣,也題刻於西湖三生石上。林清玄亦作《三生石上舊精魂》, 根據的就是蘇東坡的版本。

補充:
緣覺之慧,即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亦名十二支、作十二緣起,是眾生涉三世而輪迴於六道次第之緣起。
緣覺觀十二因緣,覺悟真空之理,其間有三種因緣:一約三世明十二因緣,二約二世明十二因緣,三約一念明十二因緣。
謂無明等展轉感果名因,互相由藉為緣,三世相續,無間斷。
三世相續無間斷者,謂由過去世無明、行為因,感現在世識乃至受,五者為果;
由現在果,起愛、取、有三者,為現在因;
由現在因,感未來世生、老死之果,如是循環,無間斷。
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是無明(貪瞋痴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識(業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欲)、取(追求造作)、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於無窮。
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空,如實相、不轉倒、不動、不退、不轉,如虛空,無所有性。」是說一切法真如實相之狀。

根據道教文化
理論概述有關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
相傳人命終死亡之後,會有陰間的捕快,也就是黑無常和白無常前去勾出人的魂魄帶進鬼門關,再由陰間的四大使者,也就是牛頭馬面,把亡靈帶到陰曹地府,接受陰間大法官十殿閻羅們的審判,最後再決定亡靈是可以進哪一道繼續輪迴,或是上天去享福,或是再次投胎為人或者某種動物,或是被打入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去受苦。

人死後在陰間的行走的路線
相傳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中第一關過了鬼門關,便要踏上一條叫黃泉的必經之路,路的兩邊盛開著一種極其艷麗的花,這種花只見花開不見綠葉,地球人稱它為彼岸花,這條路要走很久很久,到了路的盡頭便有一條叫忘川河的小河,河上有一座叫奈何橋的石橋,橋的對岸有一個叫望鄉臺的土臺,望鄉臺邊有個叫孟婆亭的小亭子,有個叫孟婆的人,在那裡守候並遞給每個經過的路人一碗孟婆湯,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
忘川河畔還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它記載了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
過了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人間,然後進入陰曹地府。

【第一關:鬼門關】
相傳人去世後,先由陰間快捕黑白無常帶走三魂六魄,交由牛頭馬面帶至鬼門關。
鬼國的必經關卡。
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人還。」鬼門關前有十六大鬼,傳說閻羅王專門挑選了一批惡鬼來此鎮山把關,他們對劣跡斑斑、惡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盤查得格外苛刻、嚴格,不使一個矇混過關。
生前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誰來到這裡都必須接受檢查,看看是否持有鬼國通行證-路引,這是人死後到鬼國報到的依據。
路引長3尺,寬2尺,是用黃色的軟紙印做的,上書「為豐都天予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普天下人必備此引,方能到地府轉世升天」。
同時,路引上面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個印章。
凡是人死後入殮或火化時燒掉它,就會隨靈魂來到地府。

【第二關:黃泉路】
過了鬼門關,接下來就是一條長長的黃泉路。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因此,黃泉路可以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也可以單指這條名叫黃泉路的路。
在黃泉路上有火紅的彼岸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人的陽壽到了就會死,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過鬼門關,過了這一關人的魂魄就變成了鬼,另外,黃泉路上還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是那些陽壽未盡而非正常死亡的,他們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陰間,只能再黃泉路上遊盪,等待陽壽到了後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落。

【第三關:三生石】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傳說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迴,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蕓蕓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第四關:望鄉臺】
望鄉臺,也就是孟婆和石頭所在的土高臺,是在橋以前的,而不是在橋之後。望鄉臺又稱「思鄉嶺」,在這裡,可登臺眺望陽世家中情況,於是這裡成了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絡感情的聖地。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臺,望見親人哭哀哀。」
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儘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臺,
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
「望鄉臺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臺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臺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儘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
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最初望鄉臺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第五關:忘川河】
又名「三途河」,橫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河水呈血黃色,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當然,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
千年之中,或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他,他看不得你;
千年之中,你看得他一遍又一遍的走過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雖盼他不喝孟婆湯,卻怕他受不得忘川河中的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後,若你心念不減,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尋找前生最愛的人。

【第六關:孟婆湯】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孟婆在奈何橋頭發放孟婆湯,而不是橋上給人發湯的。
每個人都要走過奈何橋,孟婆都要問是否喝碗孟婆湯,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陽間的每個人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個碗,碗裡的孟婆湯,其實就是活著的人一生所流的淚,因為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或喜,或悲,或痛,或恨,或愁,或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重新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
孟婆會告訴他:你為她一生所流的淚都熬成了這碗湯,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對她的愛。來的人眼中最後的一抹記憶便是他今生摯愛的人,喝下湯,眼裡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嬰兒般清徹。
喝過孟婆湯,能忘掉塵世間的苦與愁,哀與樂,只要喝了她的湯藥,前世今生的宿怨便會忘得乾乾淨淨,來世重新為人。
牽掛之人,痛恨之人,來生都將形同陌路,這種讓人相見不識這湯就叫做孟婆湯。

【第七關:奈何橋】
「過奈河橋頭,一去不回頭」。
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乃黑色,愈下層愈窄愈加兇險無比,生時行善事的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就走下層。
河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那些溺水而死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
走下層的人就會被鬼魂攔住,拖入污濁的波濤之中,為銅蛇鐵狗咬噬,受盡折磨不得解脫。

過完奈何橋便可通往六個去處,即是進入六道輪迴:
天人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也叫旁生道)、惡鬼道,地獄道。
其中,天人、阿修羅、人道屬於上三道,而畜生、惡鬼、地獄則屬於下三道。
至於去哪個道,是根據亡靈生前所做善惡的業績來分門別類。
善業多的往往會被分配到上三道,惡業多的往往被分配到下三道。
人死後去陰間的過程並不通用於所有人,修行為善之人如果功德圓滿的,命終後會跳過陰間這一過程,直接蒙佛接引去西方極樂世界;而作惡多端的大惡之人可能也會跳過陰間這一過程,因業力牽引往往會直接被打入地獄。
看完了流傳超過千年的 「傳說」雖然 科學無法證實,但仍然一直影響著人心,所有人不斷的好奇、恐懼著...

https://youtu.be/1c3xUV1Ls7o

佛化俗曲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常是無常、無常是常


以無常觀之是常、以常觀之是無常
常是無常、無常是常
以般若智慧
化常與無常所帶來之煩惱結使。